在城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今天,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显得很重要。为了有效解决市民反映的“没地方坐”、...
在城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今天,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显得很重要。为了有效解决市民反映的“没地方坐”、“坐不下来”和“不愿意坐”的难题,天目西路街道在过去两年中勇敢探索,通过“美丽街区”建设项目,有计划地增设公共休憩座椅。最近,五处地点,包括光复路(恒丰路—普济路)滨河步道、企业广场等,都“上新”了一批充满特色和创意的座椅,这些座椅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憩空间,也传递出城市的温情。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许多地方发展迅速,但公共休息设施的缺乏令市民出行时常感到不便。光复路上的一组新座椅,设计灵感源自周边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,成为了历史解码器。静安国际中心旁的这批新座椅,承载着四安里(俗称三层楼)等城市记忆,通过激光雕刻与图文解说,将那些尘封的历史瞬间呈现出来。常在此处散步的张阿姨满怀欣喜地表示:“以前经过这里想休息只能坐在花坛边,现在这些座椅不仅美观,还有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内涵,让人倍感温暖。”
在环境优美的光复路(普济路—长寿路桥)滨河步道,新增的三组云朵造型休憩座椅也引人瞩目。这些座椅采用可回收材料,体现了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。居民张女士兴奋地说道:“这些座椅真的很有创意,坐在上面欣赏苏州河的风景,整个人的心情都特别好。”而在苏河1号广场,新设计的座椅更是将“天目”二字形态化,流畅的金属线条为区域增添了科技感,同时提供了手机无线充电等实用功能,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。
当傍晚的阳光洒在新座椅上,整个城市都显得生机勃勃。张小姐在享受到这些便利服务的同时,也表示高度赞赏:“真的没想到,现在外出还能顺便充电,真是太方便了,不用再担心手机没电。”不仅如此,座椅上的灭蚊灯也是夏天的福音,让人们在户外游玩时不再受到蚊子的骚扰,设计团队用心良苦,体现了对市民需求的满足。
而在企业广场,新增的七处“和睦”社区概念的景观座椅同样别具一格,这些国风优雅的设计旨在传递家庭、邻里、社区和睦的美好愿望。前来办事的陈先生开心地表示:“这里不仅解决了我们休息的需求,设计意蕴更让人可以感觉到社区的温暖。”
为了了解到市民的实际要,街道管理办在项目启动前进行了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。调研发现,周边座椅数量少、分布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。通过此次更新改建,市民们的实际的需求得到了回应。
新座椅的功能已经超出单纯的休息,它们成了街区历史记忆、科技元素和人文关怀的承载物。坐在这些“会呼吸”的座椅上,市民不仅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,更领略了治理者的匠心。天目西路街道将继续与市民互动,从实际的需求出发,精心规划、用心建设,力求在未来打造出更多优质的公共空间,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小港湾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